文章分享详情

发布您自己的文章分享

我要发布
文章分享

【春说】技不如人?神十九回家,中国航天员出舱抬着走,美国的却活蹦乱

浏览:5     来源:影史奇侃

文章内容

2025年4月30日,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平安归来,当三位工作人员被小心翼翼抬出舱门,也是让一众网友放下了心。

然而,这出舱的举动却引得网友热议,在4月中旬的时候,美国也有一艘飞船降落,并且全部都是女性,可他们出来的时候,却都是走出来的。

 

神舟二十号飞船在4月24日发射升空,在经过6.5小时的飞行后,顺利抵达中国空间站,随后这两个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内完成了在轨交接、在轨轮换。随后神舟十九号飞船就从中国空间站撤离,开始返回地球了。

在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地球之前,东风着陆场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演练,在4月25日,东风着陆场区组织了所有的搜救力量展开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,为迎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回家做好充分的准备。

 

网上还流传着一些说法,称女航天员回到地球后可能会被限制生育,这是真的吗?

在之前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,我们的神舟飞船着陆后,航天员们并不会立刻走出舱门,而是得等地面人员来打开舱门。一旦门打开,工作人员会逐个把航天员从飞船抬出来。出舱后,这些航天员并不是直接站起来走,而是被工作人员抱着移到附近的椅子上坐着稍作休息。

 

太空归来的航天员,为啥连走路都得人搀扶?看看神舟十九号那三位被小心抬出舱的英雄,再想想半个月前蓝色起源那几个下来就能活蹦乱跳的女乘客,这对比确实有点扎眼。难道真是我们的人不行,或者技术差了一截?

要弄明白这事儿,得先分清这两种“上天”根本不是一回事。神舟十九号,那是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,实打实地工作生活了183天。这半年可不是旅游,航天员们忙着呢:搞科研、做实验(80多项!)、维护空间站,还得时不时穿着笨重的宇航服出去干几个小时甚至近9个小时的活儿,这体力活加脑力活,压力山大。

 

而蓝色起源的“新谢泼德”飞船呢?乘客们坐上去,咻一下飞到大概100公里高空,刚摸到太空边儿(卡门线),体验个四分多钟失重,然后就掉下来了。全程也就十一分钟。这更像是超级刺激的过山车,主要是让有钱人体验一把失重、看看地球,基本没啥任务可言。

所以,问题根本不是谁“身子骨”更硬朗。一个是干了半年重活儿、在极端环境里待着的专业人士,一个是坐了十几分钟“电梯”看看风景的游客。有前宇航员就说了,这好比拿一个刚跑完马拉松累瘫了需要人扶的选手,去跟一个坐电梯上下楼的人比,然后问马拉松选手为啥体力这么差?这不是瞎扯淡嘛。

 

那为什么长时间太空飞行后,航天员会“虚弱”成这样呢?这得怪我们的身体太“聪明”,也太会“偷懒”。首先是血液。在天上没重力,血液都往脑袋上涌,所以航天员脸会肿、鼻子会堵,腿反而变细了。

可是一旦回到地球,地心引力“啪”地一下把血又拽回下半身。脑袋突然供血不足,头晕眼花是轻的,站起来猛了可能直接晕过去。这就是所谓的“立位耐力下降”,在太空待越久,这反应可能越厉害。

 

而且,肌肉也会“偷懒”。地球上,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对抗重力,肌肉尤其是支撑身体的那些(抗重力肌)一直在用力。到了太空,这活儿没了,肌肉就觉得“哎呀用不着这么壮了”,然后就开始萎缩。

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天天蹬自行车、跑跑步机(特制的,带拉力),一天练好几个小时,但也只能减缓这个过程,阻止不了。半年下来,肌肉力量肯定大打折扣,回来别说跑跳了,站稳都费劲。

 

骨头也一样。骨骼的强壮得靠重力“压”着。失重环境让骨头觉得“没事干了”,就开始丢钙,骨密度下降,骨头变得脆一些。这也是航天员拼命锻炼的原因之一。但长期飞行回来,骨头还是相对脆弱,活动得特别小心,不然容易骨折

还有我们耳朵里管平衡那个前庭系统。在失重环境下,它也得适应新环境。回到地面,重力回来了,它又得重新调整适应。这个过程就容易让人晕头转向,感觉脚底下踩着棉花,站不稳,走不直。当年俄罗斯那个创纪录飞了438天的波利亚科夫,回来最初连站三分钟都难,花了几个月才重新学会走路。

 

所以说,把刚回来的航天员抬出舱门,根本不是因为他们“不行”,而是国际通行的标准医学保护措施。不管是俄罗斯的联盟号,还是美国的龙飞船,接回空间站长期驻留的宇航员时,地面人员都得小心翼翼把人弄出来,放在椅子或担架上。我们东风着陆场那个45度倾斜的担架,就是为了帮航天员循环系统平稳过渡。这都是为了保护英雄,防止他们因为站不稳、没力气或者头晕摔倒受伤。

回来后的恢复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。航天员们得在北京航天城的康复中心待上挺长时间,像婴儿一样“二次学步”。开始可能就是坐几分钟,然后扶着墙站会儿,慢慢过渡到水下走路训练等等。整个过程分好几个阶段,可能要几个月。

 

吃的也有讲究,营养师得专门配餐,补钙补维生素D。靠着医学监控、物理治疗、中医调理、心理疏导一套组合拳,才能让身体慢慢回到出发前的状态。好在,我们的保障水平也在进步,恢复期从最早杨利伟说的几个月,缩短到现在大概60天左右了。

对了,还有个流传挺广的谣言,说女航天员回地球后就不能生孩子了。这纯属瞎操心。我们首位女航天员刘洋,2012年飞完神舟九号,2015年就当妈妈了,孩子很健康。王亚平执行完半年任务回来,也公开说过期待当妈妈。大量的医学数据都证明,女航天员经过恢复,生殖功能跟普通人没啥两样。国际空间站飞了二十多年,十多位女宇航员回来后都生了娃。

 

至于什么“基因突变”,更是把复杂的生物现象想得太简单了,目前看到的更多是基因表达上的适应性变化,不是基因结构永久改变。

所以,下次再看到航天员被抬出来,别再瞎猜了。那恰恰说明了他们任务的艰巨,付出的巨大生理代价,以及我们国家航天医学保障的科学和人性化。那绝不是虚弱,而是对英雄实实在在的保护。

 

信息来源

环球网《神十九返回舱舱门打开 航天员准备出舱》

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30803899934078825&wfr=spider&for=pc

文章评论发表评论
近期活动与文章

报名

我要报名